大家好,今天小编关注到一个比较有意思的话题,就是关于电脑配置的硬件条件的问题,于是小编就整理了3个相关介绍电脑配置的硬件条件的解答,让我们一起看看吧。
我一直用SolidWorks,要习惯去***去查询一些内容,下面就是每个版本对应的硬件要求,我去CATIA***找了半天,也没找相关信息,你可以自己去***看看,以前每一个版本,***都会给出建议性配置,对设计来说挺好的,不过里面的配置不是最低配置,而是这个配置用起来比较好,流畅。
这两款软件,对电脑硬度性能要求都是比较高的。建议配置:cpu 六核12线程或上,内存 最好DDR4 3000 16G或以上,显卡 2048个cdu 256 位 6G以上显存的,最好是全角运算的图形卡,散热必须是水冷,硬盘必须是M2固态。主板、电源……就看预算吧!
看着***的配置一般都不会很高。但想要流畅就比较尴尬。不过版本越低那么越流畅,我记得我之前用的14版的一直非常好。现在用17版的好多一些菜单特效其实压根就没必要的,搞得占用的CPU内存非常高。零件多的话,一般我都用轻化或者大型装备体模式。
这种三维设计软件ug sw catia proe 等等对电脑硬件要求都是比较高的,这个也要看自己的工作,如果工作强度不高,那电脑配置可以在承受范围。如果是大型模型,需要很多零件。设计大型设备。还需要对部分零件进行一些简单的分析。那就需要一台配置非常高的电脑。这种工程机价格都是比较高的。特别是对硬件,显卡,cpu,内存等。只有硬件配置到一定高度,工作起来才能非常流畅。怎么说呢。这个电脑配置主要是看自己的工作是什么。做哪几种产品。
根据自身的电脑硬件,自己配就可以了,硬盘,内存,内置网卡都可以换的,有线网卡不能换可以买个外接USB千兆网卡,换硬件也是根据电脑配置的,如果低配就算了,买个中高配才4000左右,高端机还有价值换
如果是因为电脑用的时间久了,然后比较卡,你想升级的话,我有一个建议就是你把你的硬盘换成固态硬盘,内存条的话就是换一个大一点的内存条就可以了,基本上电脑就和新的一样,基本上就不卡了。
超过5年的笔记本电脑,升级意义不大了。
内存,尽量增加到8G.(Windows 10),至少 4G (Windows 7)
预算有限的话,可以优先升级固态盘。换完硬盘,最好重装一下系统。
说实话好像大家没有理解题主的问题就说了一大堆甚至嘲讽。因为我想题主知道电脑安装操作系统的过程,没有系统的电脑开机,用系统安装盘引导进入一个安装界面,然后安装到硬盘上。
所以可能题主陷入了一个类似先有鸡还是先有蛋的问题。既然电脑需要装系统,那这个系统又是怎么来的,一定是一台电脑上写完生成的,那这台电脑的系统又是哪来的?但可以肯定的是硬件肯定比系统先有,所以不解第一次系统是怎么来的。
为了充分理解,回答这个问题必须提到图灵,不知道的人可以了解一下先。
现在电脑的前身是没有我们所熟知的操作系统的,只是拥有一些执行指令的工具(可以看部关于图灵的电影,模仿游戏,挺好看的。)。起初是机械式的,加法器,可以做基本四则运算,到可以做一些复杂的数学运算,只要在基本运算层面都还是指令作用,后来逻辑电路发展起来,可以做的运算越来越复杂就有了编程的条件,但为了便于执行一个程序,电路需要被输入各种命令,最初是用纸带打孔人工[_a***_]010100101这样给逻辑电路程序,后来有了磁带,其实初期厂家也是靠人工完成了最起初的程序写入,但这个时候有了纸带的积累,把一些固定的程序模型发展成了编程语言。初期计算机有了从一个存储介质读取程序的条件后,计算机就可以提供一个固定,稳定,多功能的运算环境,慢慢这个运算环境就发展成了初期的比如DOS操作系统,这个系统就是从早期发展出来的编程语言一行一行写出来的,而芯片的发展形成了计算机初期的一个硬件组成架构,经典的指令集根据环境需要都被写入硬件高速运行,比如cpu的频率就是指这些指令的运算速度,再后来就是我们熟悉的视窗化操作系统了。
所以可以理解为它就是人手从在纸上一个孔一个孔打出来的,通过积累和发展形成一个阶段可以用来安装的操作系统。
从零讲起的话可能有点啰嗦,希望你有耐心看完。
首先,你所看到的电脑,这一堆硬件大部分只是供电、保护、散热、发音以及各种借口,真正与“软件”有关的是各个芯片,比如CPU(主处理器)、GPU(显示处理器)等。它们的个头都很小,看上去都不是太起眼。另外一部分就是专管存储的硬盘、内存、显存、CMOS等。
存储器的规则很简单,你可以把它看做许许多多的小格子,这些格子只有两种形态——有或没有。“有”用1表示,“没有”用0表示,这就是电脑最底层的语言,生产电脑的时候就是按这个规则造的这些小格子。
处理器本身就是写入了一定法则的,比如CPU,它规定了多少个0或1可以代表一个完整的数据以及这些数据的基本联系方式是什么。再比如CMOS,它更像一个大配电箱,全是开关电路,也建造了一个硬件的操作系统,让你以可视化的形式可以开关主板上的设备。这些处理器建造的时候就是有底层语言存在的,你可以想象成工厂里的机器,它们按照建造时的规则运转。
好了,工厂有了,仓库有了,可以生产大量的“有”和“没有”了。可是这些“有”和“没有”有什么用呢?接下来我们就要成立一个公司来管理这些零件并组成产品了。这就是再上一层的“基础语言”,比如DOS、C++、BASIC,这些就是最基本的“语言”系统,它规定了这些“有”和“没有”组合在一起具体表达什么意思,就像英语、汉语、法语、日语各有自己的规则一样。这些语言在装机时要在操作系统之前写入硬盘。
有了这些,电脑已经可以工作了,但是非专业人士看不懂电脑生产的这些零件都干啥用啊!那我们就再给这些零件加一个外包装,并做成你能看懂的外形,这就是操作系统了。你也就能直观方便的操作电脑了。
最后,拿这些零件自己组装好像也挺麻烦的,咋办?那好吧,直接由生产方或第三方用合适的零件组成成品你只管使用就好,这才是基于操作系统的“软件”。
一路说下来不知道你看完了吗?看懂了吗?还有什么问题欢迎留言交流。
我从事计算机教育33年了,我来做个回答:
见过老式录音机的磁带么?或者现在的光盘、U盘等。以磁带为例,借助磁带上的磁粉,可以将声音等信息‘’录‘’上去,同样的原理,我们也可以将控制计算机工作的程序(即操作系统)存储到磁盘上,只不过这些信息是只有两种状态的二进制形式。过去的系统比较简单,比较小,一张软磁盘都够保存,83年上大学,我们就是用一张这样的系统软盘插到计算机上启动机器的。
再后来,有了容量更大的硬盘了,操作系统随着功能的增多也越来越大,咋办呢?那就放在硬盘上!计算机经销商或者自己,将保存在诸如光盘、U盘上的系统搞到硬盘上就行了。当然,这个过程可不是简单的复制,叫做安装操作系统,是通过一些列程序的协作完成的,包括出厂时计算机硬件中已经事先保存的基本程序,这些程序是必须的,而且已经固化在计算机的一个硬件中了,如让键盘、鼠标工作的程序,启动操作系统的引导程序等。
计算机刚开始没有操作系统没事,找一个有系统的光盘或U盘,设置一下计算机,让计算机从光盘启动,计算机就会自动运行安装程序,如果需要,也可以手动运行安装程序,后面一步步就可以将操作系统安装到硬盘上啦……[微笑]
做个比方:我和你在两个楼上,距离100米。我俩相互约定,晚上的时候:你把房间的灯“开1下关1下”代表“让我打开我家的电视机”。
上面有两个基本的概念:“约定”和“开1下关1下让我打开我家电视机”,分别在计算机里代表了:“计算机协议”和“程序”。
而整套方法就是一个系统。
其实计算机程序的根本原理就是那么简单。
后来事情慢慢变复杂了。你就在我家电视机上装了个红外线,很远的地方,按下开关,电视就打开了。这个道理和上面的道理没有本质区别,协议:红外协议;程序写入了芯片里面…
然后再复杂的,就到了电脑了,但是道理还是那个道理。不断迭代演进罢了。
那你说,第一次,怎么装系统呢?
当年你喊我开电视的时候,实际上就是第一次装系统,只是那系统在你看来并不是系统罢了。
到此,以上就是小编对于电脑配置的硬件条件的问题就介绍到这了,希望介绍关于电脑配置的硬件条件的3点解答对大家有用。
[免责声明]本文来源于网络,不代表本站立场,如转载内容涉及版权等问题,请联系邮箱:83115484@qq.com,我们会予以删除相关文章,保证您的权利。转载请注明出处:http://www.rebekkaseale.com/post/43090.html